21/04/2014

Linode 搭建LNMP/LEMP总结

By dch1 in 程序人生, 网站日志 No Comments Tags: LEMP, Linode, Linux, VPS

既然是总结,就属于快餐性质的了,虽然使用Linode不是我第一次接触SSH的相关指令,但毕竟服务器所从事的任务和日常玩的Raspberry Pi以及2012年底买的128M OpenVZ主机是不一样的。

这次在Linode搭建VPS让我对Linux有了更深层次的了解,还是有很大收获的。 之所以不搭建LAMP平台的主要原因,是LAMP吃内存严重。

虽然Linode极力推荐LAMP方案(方便搭设出错概率少),但个人还是希望挑战一把,但没想到整体还是比较顺利的。 代码依据Debian 7 x64平台搭建(个人感觉Debian和Ubuntu实际差异不大,而且安装调试出现问题以后也可以部分参考Ubuntu的文档,但Debian版本更新慢,虽然Ubuntu和Debian底层差不多,但Debian还是相对更加稳定一点),Nginx服务器,PHP Fastcgi引擎,最后加上MYSQL平台和相关防火墙设置保障系统安全。

在开始之前,先习惯更新下程序包:

apt-get update apt-get upgrade

1. 设置时区以及主机名:

dpkg-reconfigure tzdata

echo “vpsgeek” > /etc/hostname

hostname -F /etc/hostname

2. 修改hosts文件(官方文档说与服务器所建主机无关,个人认为这是为了本地解析用的)

nano /etc/hosts

修改格式:

127.0.0.1 localhost.localdomain localhost

12.34.56.78 bjdch.org vpsgeek

2600:3c01::a123:b456:c789:d012 bjdch.org vpsgeek

完成上面的步骤以后,个人经验来看要让主机重启一回,实测中发现如果主机不重启,sudo之类的后期命令会出现错误。 3. 安装Web、PHP、MYSQL服务(第三行和第四行的MYSQL命令执行后需要依据屏幕提示操作,提示都还是挺简单的,主要是创建root代码,系统保护之类的操作)

apt-get install nginx

apt-get install php5-cli php5-cgi spawn-fcgi php-pear

apt-get install mysql-server php5-mysql

mysql_secure_installation

(Linode提供以下内容,每次复制一行,主要作用是把以上程序添加到系统服务里)

cd /opt/
sudo wget -O php-fastcgi-deb.sh http://library.linode.com/assets/1548-php-fastcgi-deb.sh
sudo mv /opt/php-fastcgi-deb.sh /usr/bin/php-fastcgi
sudo chmod +x /usr/bin/php-fastcgi
sudo wget -O init-php-fastcgi-deb.sh http://library.linode.com/assets/1549-init-php-fastcgi-deb.sh
sudo mv /opt/init-php-fastcgi-deb.sh /etc/init.d/php-fastcgi
sudo chmod +x /etc/init.d/php-fastcgi
sudo /etc/init.d/php-fastcgi start
sudo update-rc.d php-fastcgi defaults

4. 安装phpmyadmin (可选)

apt-get install php5-mcrypt apt-get install phpmyadmin

执行完以上命令基础程序基本就装完了,下面是设置部分。 之所以不按照官方教程来操作,是因为官方教程是带有讲解性质的,但实际操作起来会浪费一定的时间,就拿绑定主机头来说,官方教程是先装完Nginx配置一次,重启服务然后再来配置PHP环境,反反复复有时候很疑惑,为此我就走过弯路。 1. 先来配置WEB环境(一次搞定)

nano /etc/nginx/sites-available/网站名

粘贴以下命令(已经包含防注入目录的命令):

server { listen 80; server_name 域名 域名(含WWW形式);

access_log /srv/www/自定义目录/logs/access.log;

error_log /srv/www/自定义目录/logs/error.log;

location / { root /srv/www/自定义目录/public_html;

index index.html index.htm index.php; }

#Error outputs: error_page 400 /400.shtml;

error_page 401 /401.shtml; error_page 403 /403.shtml;

error_page 404 /404.shtml;

error_page 500 502 503 504 /500.shtml;

#PHP Settings
location ~ \.php$ {
try_files $uri =404;
include /etc/nginx/fastcgi_params;
if ($uri !~ “^/防注入目录(相对路径即可)/”) {
fastcgi_pass 127.0.0.1:9000;
}
fastcgi_index index.php;
fastcgi_param SCRIPT_FILENAME /srv/www/自定义目录/public_html$fastcgi_script_name;
}

#phpmyadmin
location /phpmyadmin {
root /usr/share/;
index index.php index.html index.htm;
location ~ ^/phpmyadmin/(.+\.php)$ {
try_files $uri =404;
root /usr/share/;
fastcgi_pass 127.0.0.1:9000;
fastcgi_index index.php;
fastcgi_param SCRIPT_FILENAME $document_root$fastcgi_script_name;
include etc/nginx/fastcgi_params;
}
location ~* ^/phpmyadmin/(.+\.(jpg|jpeg|gif|css|png|js|ico|html|xml|txt))$ {
root /usr/share/;
}
}
location /phpMyAdmin {
rewrite ^/* /phpmyadmin last;
}
#phpmyadmin end

}

特别注意,如果该主机头所绑定的网站不需要PHP运行权限(即纯HTML、HTML5等网站),可以视情况只写入绿色文字,这样也能增加子网站安全性;如果网站需要自定义错误页面,可以考虑增加橙色文字;PHP脚本执行(例如Wordpress之类动态站点),需要包含蓝色文字;最后,如果需要在网站虚拟出phpmyadmin目录(慎用!建议建站初期使用,使用后在相关区域前加“#”后重启Nginx服务以增强服务器安全性),可以粘贴红色文字。部分使用本脚本时,不要忘记上面代码末尾的大括号“}”。 2. 做文件链接到可用网站列表(类似Windows里的快捷方式,但强大太多了)。

ln -s /etc/nginx/sites-available/网站名 /etc/nginx/sites-enabled

每个网站设置好都必须使用上面的命令建立文件链接。 3. 创建目录,修改权限。 官方的命令我在多次执行时均出现问题,所以还是老老实实手动创建每一个目录吧。其中目录名要和上面设置文档的相对应。

mkdir /srv/www/自定义目录

mkdir /srv/www/自定义目录/public_html

mkdir /srv/www/自定义目录/logs

问题重现:这也是我纠结了很长时间的问题,我的网站是从FTP通过wget方式远程搬家过来的,按理说wget在复制FTP目录时会继承之前的文件权限,但搬家之后的Wordpress只能打开不能更改目录内任何文件,对此我尝试了许多批量修改文件权限的命令均不奏效。最后无意间发现文件夹所属用户和用户组都是root……。 更改文件夹用户权限,恢复到WWW用户组:

chown -R www-data:www-data /srv/www/自定义目录/public_html

logs文件不用管。这样自定义目录权限还是root,应该安全性更高。Linux文件权限管理确实严格。 4. 重启Nginx服务,将域名指向Linode(此处不介绍)。

/etc/init.d/php-fastcgi service nginx restart

如果没有出现错误,网站已经开通。 下面内容是更改端口,添加用户、防火墙和登录失败惩罚机制。 1. 更改SSH、端口 SSH默认端口是22,基于多种因素考虑应该修改掉(从科学上网和反暴力破解角度来看)。

nano /etc/ssh/sshd_config

执行上面的命令,找到开头为“Port 22”的那一行(比较靠前,不用翻页),更改为自己喜欢的端口即可。注意不要与现有的端口冲突。执行完后,运行:

service ssh restart

2. 添加用户 Linode默认安装了sudo所以我们可以直接添加一个普通用户然后施加管理员权限。执行下面的命令:

adduser 用户名 usermod -a -G sudo 用户名 passwd 用户名

有时为了科学上网,我们需要创建特殊的SSH账户,这类账户没有登陆SSH的权限,即用putty以及ssh命令登陆后即时被系统剔除,其实这类用户主要是通过特殊命令不创建home文件夹达到的。执行以下命令即可:

sudo useradd -r -s /bin/false 用户名 passwd 用户名

3. 设置防火墙

nano /etc/iptables.firewall.rules

粘贴以下内容:

*filter

#  Allow all loopback (lo0) traffic and drop all traffic to 127/8 that doesn't use lo0
-A INPUT -i lo -j ACCEPT
-A INPUT -d 127.0.0.0/8 -j REJECT

#  Accept all established inbound connections
-A INPUT -m state --state ESTABLISHED,RELATED -j ACCEPT

#  Allow all outbound traffic - you can modify this to only allow certain traffic
-A OUTPUT -j ACCEPT

#  Allow HTTP and HTTPS connections from anywhere (the normal ports for websites and SSL).
-A INPUT -p tcp --dport 80 -j ACCEPT
-A INPUT -p tcp --dport 443 -j ACCEPT

#  Allow SSH connections
#
#  The -dport number should be the same port number you set in sshd_config
#
-A INPUT -p tcp -m state --state NEW --dport 22 -j ACCEPT

#  Allow ping
-A INPUT -p icmp -j ACCEPT

#  Log iptables denied calls
-A INPUT -m limit --limit 5/min -j LOG --log-prefix "iptables denied: " --log-level 7

#  Drop all other inbound - default deny unless explicitly allowed policy
-A INPUT -j DROP
-A FORWARD -j DROP

COMMIT

然后执行命令启动防火墙:

iptables-restore < /etc/iptables.firewall.rules

添加到开机任务中:

nano /etc/network/if-pre-up.d/firewall

粘贴以下内容:

#!/bin/sh /sbin/iptables-restore < /etc/iptables.firewall.rules

最后修改文件权限:

chmod +x /etc/network/if-pre-up.d/firewall

4. 添加登录失败惩罚措施 – Fail2ban

apt-get install fail2ban

默认是连续5次SSH密码错误,IP封锁10分钟,感觉默认值就够用了。 写在最后:以上就是我通过整理SSH下历史命令和参考官方文档总结出的LNMP/LEMP安装指南,中间走过不少弯路所以应该这个步骤是相对省时省力的。

参考文档:

https://library.linode.com/getting-started

https://library.linode.com/securing-your-server

https://library.linode.com/lemp-guides

http://askubuntu.com/questions/29359/how-to-add-user-without-home

==========以下是广告栏目==========

另外,我的Linode推广链接(返现10刀,详情与我联系吧):https://www.linode.com/?r=6e90c4d0b3ebbabe169e3ab933326b87813b4c9c

对更便宜的Digital Ocean感兴趣的可以点这个链接(联系我可以帮你免费得到两个月等值$10的点数供测试使用):https://www.digitalocean.com/?refcode=46787e765bb6

18/04/2014

Linode 再次升级,内存和CPU翻倍,升级为SSD硬盘

By dch1 in 网站日志 No Comments Tags: Linode, Upgrade, VPS

在前几天网站搬家之后,今日偶然看到Linode再次给力升级。

最低配置的方案,主机从原来的1GB内存升级到2GB;CPU从1核心优先级升级到2核心,硬盘升级为固态硬盘,与此同时VPS价格不变。

希望Linode在和某主机商价格战中保质保量越做越好,其实现在1GB的内存1核心CPU已经完全能够胜任Wordpress这类CMS的功能了。

迫不及待想迁移主机到新服务器上,但发现暂时日本服务器还无法完成。但借机会做个磁盘测试,方便和之后的SSD性能做对比。

$ sudo dd if=/dev/zero of=test bs=64k count=4k && rm test
4096+0 records in
4096+0 records out
268435456 bytes (268 MB) copied, 0.945093 s, 284 MB/s
$ sudo dd if=/dev/zero of=test bs=1M count=256 && rm test
256+0 records in
256+0 records out
268435456 bytes (268 MB) copied, 0.771767 s, 348 MB/s
$ sudo dd if=/dev/zero of=test bs=64k count=4k oflag=dsync && rm test
4096+0 records in
4096+0 records out
268435456 bytes (268 MB) copied, 4.47045 s, 60.0 MB/s

开了个Ticket咨询了下客服有关升级的事宜,客服说日本服务器还需要等一段时间,如果着急可以新开主机通过克隆的方法进行升级。暂时不打算新开主机更换,还是等上两个星期官方统一升级吧!

顺便说一下,Linode客服Ticket回复速度很快,基本上接近某些主机上在线即时聊天的速度了。

linode2g-3

linode2g-2

13/04/2014

网站搬家至Linode,开通IPV6访问支持

By dch1 in 网站日志 No Comments Tags: Digital Ocean, Linode, VPS

经过一天时间的努力,网站终于像以前一样照常运作。但访问速度较之前有了很大程度的加速。网站直连TPG ping值大概在160ms左右,北京联通光纤稍高一些,大概在180ms~250ms不等。应用Cloudflare缓存加速,TPG能下降到40ms左右,国内延迟则有所增加。

由于准备比较充分,理论上应该没有多少分钟网络中断的产生,在此还要表扬下Cloudflare的服务,DNS更新速度非常快,秒秒钟就能完成更新。

由于之前实在受不了IXWebhosting的低质量服务(我之前的帖子有提到过),不得已终于在月初确定了升级VPS的计划,经过几天断断续续的测试,发现Linode不愧是VPS领域的旗舰,整体性能非常稳定。

应用网上的免费压力测试工具,在5分钟内,本博客(在Cloudflare作弊的帮助下)刷出了8329个访问量,Linode SSH后台测试1分钟CPU占用率不超过40%(Longview性能监视面板峰值是18%)。

ssh-top

两篇报告:

http://loadimpact.com/load-test/blog.bjdch.org-4ca95b31cb8bee5708f16d4530cc3970

http://loadimpact.com/load-test/www.bjdch.org-985bf2bd7b99f38167ddf81704f7c80f

用上了VPS,首先是要习惯自己定期维护系统,包括装软件、调设置、打补丁,堵端口等步骤,虽然很辛苦,但很有成就感(最喜欢装软件的时候疯狂刷新的屏幕代码,仿佛进入了黑客帝国)。为了系统安全性和稳定性,暂时只开Web服务,没有近期打算开Mail服务器的想法。服务器目前只挂个人网站,给其他公司做的网站以后打算再找地方(或者免费放在IX)。

服务器采用了LEMP(我习惯叫LNMP,因为Nginx是N开头的嘛),之所以不用Apache是因为LAMP占用资源大,传说一线程用户就要占用20M的内存,可是内存都是用钱堆起来的啊,但主机商推荐LAMP组合也无可厚非,一方面是老牌软件资源多好调试(话说Nginx调试起来是最复杂的,各种错误,设置,而且故障排除确实麻烦,网上有不少玩了多年LAMP组合的老鸟第一次碰LEMP都说复杂),我这个还是一天搞定,效率还挺高。第二,主机商有利可图;当用户内存不够了,自然就打算升级更大的内存。以上两点达到的目的可谓1+1>2 既方便了技术支持,又能坐收渔利,双赢方案!

这次升级VPS总体来说还是比较顺利的,英语阅读能力再一次得到了锻炼(Linode文档会指明方向,但出了问题还是得问Mr. Google),当我主机调试接近尾声的时候,居然在日志发现有人在不停穷举我SSH的root密码,我也就顺便改了默认端口并增加了防火墙和容错惩罚,但真是令人哭笑不得(这肉鸡抓的也太是时候了吧,让人连气也喘不得)。以下是日志内容的NN分之一。

Apr 13 20:03:34 vpsgeek sshd[6798]: Failed password for root from 117.21.226.103 port 2441 ssh2
Apr 13 20:03:37 vpsgeek sshd[6798]: Failed password for root from 117.21.226.103 port 2441 ssh2
Apr 13 20:03:39 vpsgeek sshd[6798]: Failed password for root from 117.21.226.103 port 2441 ssh2
Apr 13 20:03:42 vpsgeek sshd[6798]: Failed password for root from 117.21.226.103 port 2441 ssh2
Apr 13 20:03:44 vpsgeek sshd[6798]: Failed password for root from 117.21.226.103 port 2441 ssh2
Apr 13 20:03:46 vpsgeek sshd[6798]: Failed password for root from 117.21.226.103 port 2441 ssh2

这个IP对应是电信机房,看来国人真是无处不在啊。您买了国内电信VPS不会就是为了抓肉鸡吧,当然这买卖也不亏,呵呵。放心,我的密码绝对10位以上,包含大小写字母,数字,字符,穷举还是要个把月的。另外输错5次以上密码系统封禁10分钟,不过上面这个IP的人欢迎多换几个IP试试看(信息公布还是挺透明的吧)。

此外,本网站全范围内支持IPV6访问,这也是一大特色,在国内用教育网的用户可以不花流量费访问本站了!

我将在稍后总结一些从零开始Linux的文档,虽然互联网上文章天花乱坠,但我会侧重写自己遇到并Troubleshooting的过程,给Linux Community尽一份力量吧。

==========以下是广告栏目==========

另外,我的Linode推广链接(返现10刀,详情与我联系吧):https://www.linode.com/?r=6e90c4d0b3ebbabe169e3ab933326b87813b4c9c

对更便宜的Digital Ocean感兴趣的可以点这个链接(联系我可以帮你免费得到两个月等值$10的点数供测试使用):https://www.digitalocean.com/?refcode=46787e765bb6

23/02/2014

IXWebHosting 宕机超过12小时

By dch1 in 网站日志 No Comments Tags: IX WebHosting

昨天在准备调试网站是偶然发现网站无法打开,在排除防火墙的问题后(测试可以正常解析IP,但Cloudflare提示网站无法到达),开始怀疑IX服务器挂掉了,登录CP以后发现磁盘不可读。

20140222-1

然后进入官方的服务器日志,发现已经有大量用户跟帖,声讨IX这次严重的宕机事件,一位2006年开始就成为IX的用户说,这么多年来,这还是头一次。虽然我希望这是最后一次发生这样的事故,但IX在应对事故的处理速度实在是太慢了。

Server Connectivity Issues

真所谓一分钱一分货啊,看来下一个主机上还是需要挑选一番了,希望剩下一年半的服务器能稳定些。

幸亏有了之前设置的CloudFlare,主机在离线的情况下可以缓存网站内容,网站不至于完全打不开。

20140222-2

11/02/2014

2014新年新气象,新增翻译类目

By dch1 in 网站日志 No Comments

近日修复了Cloudflare的DNS指向问题,增加了blog和digest的A记录,这样全球访问就可以达到负载均衡了。

由于NAATI翻译认证的要求,每年需要满足一些PD(Professional Development)任务,感觉在网站上翻译一些国外文章不但可以自我提高,还可以方便大众。这个想法也是在无意间看到其他的博客想到的。

我会在翻译的每篇文章中标明作者和源网站,方便对照。

01/02/2014

北京联通百兆提速入口(免客户端刷新)

By dch1 in 心情随记 No Comments

北京联通网速自从光纤升级以后速度还是很稳定的,延续了ADSL的独享带宽策略,10M包年可以平均达到14M左右,20M提速可以达到24M,100M可以达到93M,估计和线路衰减还有光猫性能有关。

China Unicom Speed Test

由于非常厌恶联通安装的流氓软件(况且还没有MAC客户端,难道连同你让我提速下还得另开台电脑或虚拟机?),通过数据包监听,分析出了联通沃宽提速器的百兆提速算法,从此以后,只要账户内有提速时常,便可以直接调用该命令达到提速目的了。

提速接口是:http://bj.wokuan.cn/web/improvespeednew.php?r=10&AQBDTxt=这里填写纯数字账户名,例如100008000000,目前看来不能乱写,应该有校验。每月可以通过安装流氓测速端获得20小时免费时长。如果页面显示:

success&00000000&19.5

则证明提速成功,剩余提速时间19.5小时。

降速接口是:http://bj.wokuan.cn/web/lowerspeednew.php?r=10&AQBDTxt=这里填写纯数字账户名。访问网址后,页面提示如果和升速相同的success则证明降速成功。

我的智能路由器是BCM5354,属于非常老的处理器了,在这种情况下,百兆提速好像没有太多意义,所以暂时还是使用20M提速吧。下载速度在达到3M/S的时候,连管理界面都无法登入。打算过几个月直升千兆路由吧。

22/01/2014

Raspberry Pi 挖矿简明教程(下) bfgminer篇+混合挖矿

By dch1 in 程序人生 No Comments

cgminer在对付一种类别的矿机(尤其针对USB烤猫矿机)运行非常稳定,经测试一个月都没有出现任何问题,但由于近日蝴蝶矿机到货,便琢磨将两种矿机同时连接到机器上挖矿,这边是本篇文章的目的。

不知由于何种情况,在重新编译cgminer并在参数中加入蝴蝶矿机识别库之后,软件仍然无法识别,折腾了一个下午换了几种版本也无法解决,便将注意力集中在其他挖矿软件上。通过阅读大量帖子,发现bfgminer设置更加简便易行并原生支持多种矿机,在此强烈推荐。

1. 配置环境

sudo aptitude install autoconf libtool libncurses-dev yasm curl libcurl4-openssl-dev libjansson-dev pkg-config libudev-dev uthash-dev libusb-dev

2. 从网站下载最新版本(注意选择Source Code),例如我这里的版本是3.10.0,将压缩包解压缩,然后用ftp、tftp、或者sftp上传到RPi的目录中

https://bitcointalk.org/index.php?topic=168174.0

http://luke.dashjr.org/programs/bitcoin/files/bfgminer/3.10.0/bfgminer-3.10.0.zip

3. 配置,编译程序(这里相比cgminer简单许多)

./configure

make

4. 测试程序(登录信息请酌情更改)

sudo /home/pi/bfgminer-3.10.0/bfgminer -o mint.bitminter.com:8332 -O Username:Password -S all

5. 如果正常运行,那么可以将其添加到自动运行脚本了

sudo nano /etc/rc.local

在最后一行添加第4步的命令即可。

 

22/01/2014

Raspberry Pi 挖矿简明教程(上) cgminer篇

By dch1 in 程序人生 No Comments Tags: Bitcoin, Raspberry Pi

入手Raspberry Pi已经有几个月了,一直对其低功耗的特点很是赞赏。实话说,该机器如果用于日常办公和上网浏览确实有些不足,毕竟一台3.5W的ARM处理器电脑无法代替传统电脑。但如果让他完成一些日常程序化的工作却是游刃有余。

我曾经尝试在RPi上面搭建LAMP服务器,由于当时一味想通过超频来提升处理速度,导致SD卡分区经常频繁崩溃,每次崩溃都需要重新刷写系统真是一件折磨人的事情,所以这件事情之后便一直搁置了。

从2013年9月起,我陆续入手几台USB BLOCK ERUPTER和一个集线器,通过连接到笔记本电脑上进行挖矿,但无奈于电脑的高功耗和磨损,不得不将降低功耗列为挖矿活动的头等大事。所以,研究如何响应ZF号召(省钱、不省力、省心)节能减排便提到议事日程上了。

由于所学Linux只是不系统,很多都是东拼西凑照猫画虎学习来的,所以不得不参考了大量互联网上的教程,但发现其中不乏粗制滥造的文章,为此走了不少弯路。终于在11月中旬用cgminer调试成功了RPi挖矿机并可以长时间运行。现将主要命令记录如下:

1. 安装编译和系统插件

sudo apt-get install libusb-1.0-0-dev libusb-1.0-0 libcurl4-openssl-dev libncurses5-dev libudev-dev

2. 下载cgminer 3.1.1版本软件并解压缩

wget http://ck.kolivas.org/apps/cgminer/3.1/cgminer-3.1.1.tar.bz2

tar xvf cgminer-3.1.1.tar.bz2

cd cgminer-3.1.1

3. 将Block Erupter矿机加入编译列表,完成编译

./configure –enable-icarus

make

4. 编写conf配置文件,这里我的路径为“/home/pi/cgminer.conf”

sudo nano /home/pi/cgminer.conf

粘贴并改写以下内容

{

“pools” : [

{

“url” : “http://mint.bitminter.com:8332”,

“user” : “Username”,

“pass” : “Password”

}

]

,

“api-listen” : true,

“api-port” : “4028”,

“expiry” : “120”,

“failover-only” : true,

“log” : “5”,

“no-pool-disable” : true,

“queue” : “2”,

“scan-time” : “60”,

“worktime” : true,

“shares” : “0”,

“kernel-path” : “/usr/local/bin”,

“api-allow” : “0/0”,

“icarus-options” : “115200:1:1”,

“icarus-timing” : “3.0=100”

}

5. 运行lsusb命令,查看连接到RPi的设备是否正常识别

6. 查看映射的COM口

ls /dev/ttyUSB*

你会看到类似如下的信息:

/dev/ttyUSB0  /dev/ttyUSB2  /dev/ttyUSB4  /dev/ttyUSB6

/dev/ttyUSB1  /dev/ttyUSB3  /dev/ttyUSB5  /dev/ttyUSB7

USB0~7就应该是连接到RPi上的矿机了

7. 试运行程序,请酌情改写

sudo /home/pi/cgminer-3.1.1/cgminer –config /home/pi/cgminer.conf -S /dev/ttyUSB0 -S /dev/ttyUSB1 -S /dev/ttyUSB2 -S /dev/ttyUSB3 -S /dev/ttyUSB4 -S /dev/ttyUSB5 -S /dev/ttyUSB6 -S /dev/ttyUSB7

8. 如果正常运行,那么可以将其添加到自动运行脚本了

sudo nano /etc/rc.local

在最后一行添加第7步的命令即可。

此后,每次启动RPi便可在登录前自动运行挖矿脚本了。

13/09/2013

Raspberry Pi Version B 到手

By dch1 in 心情随记 5 Comments

最近一直没写什么东西,但确实这段时间比较忙。
今天Post送来了几天前定的树莓派嵌入式电脑,体验之后感觉5W左右的功耗做成这样已经很不错了,虽然性能比上网本还要差。就如同官方所说的,这款电脑主要是为了普及信息技术用的,其实可以说成是高端一些的单片机(类似高端一些的路由器的硬件配置),700MHz的处理器,现在被我超频到1GHz来用,速度尚可。打算以后用这个配合挖矿机使用来节能。
安装基本上都非常简单,网上下载了软件包以后拷入SD卡(我用的是Sandisk Ultra SDHC CLASS 4的卡,安装过程稍慢,写入速度大概在4M左右,估计用高速卡会好许多。PS: 经过测试,CLASS 10的卡在速度方面提升也不明显,所以还是换回CLASS4的卡,而且官方报告说用CLASS10的卡会影响超频,导致卡分区出现错乱的情况–我已经遇到N次了),连接电源直接开机。我用了HDMI接口,但由于我这个型号的SHARP电视不兼容电脑的HDMI信号导致有一点过扫描,但总体还是可以用的,之后通过系统微调好了一些。
安装了中文字体和输入法,总体感觉如果打字上网学习(文字多的网站)基本还算流畅,如果以后开电脑只为了写文档的话可以考虑使用这套系统。我的电视功耗是35W左右,加上这个一共40W,等于用一个40W灯泡的电就可以完成基本操作了。
文字系统安装的是LibreOffice,开源的Linux文字处理器,估计内核是JAVA的,风格类似Office 2003但总体够用。
下面顺手粘帖一些这个系统常用到的命令,留个备份。
Raspberry Pi 常用命令:
1. startx: 启动 用户 GUI
2. sudo apt-get install 软件包名称: 安装相应软件
3. sudo raspi-config : 进入系统设置(超频、显存、启动选项)
4. sudo reboot: 命令行方式重启
5. uptime: 查看系统运行时间以及系统负载
6. netstat -nr : 查看网关信息
7. sudo rpi-update : 升级RPi固件
8. sudo apt-get update && sudo apt-get upgrade : 升级系统组件

中文支持:
sudo apt-get install ttf-wqy-microhei
sudo apt-get install fcitx-pinyin

安装文字处理系统:
sudo apt-get install libreoffice-writer libreoffice-calc libreoffice-impress libreoffice-draw libreoffice-base libreoffice-math libreoffice-filter-mobiledev

故障处理:
过扫描和分辨率:
sudo nano /boot/config.txt
修改:
disable_overscan=0
overscan_top=-20
overscan_bottom=-20
framebuffer_width=1920
framebuffer_height=1080

DVI-1080P 60HZ点对点修改方法(11月6日修改):
hdmi_force_hotplug=1
hdmi_group=2
hdmi_mode=82
hdmi_drive=1

HDMI-1080P 60HZ SHARP AQUOS点对点修改方法(11月22日修改):
hdmi_ignore_edid=0xa5000080
hdmi_group=2
hdmi_mode=82
disable_overscan=1
config_hdmi_boost=4

 

2013-09-13-180058_1920x1080_scrot 2013-09-13-180248_1920x1080_scrot

20130913-190856.jpg

20130913-190914.jpg

20130913-190930.jpg

21/02/2013

DS203 开源示波器 到货 开始折腾

By dch1 in 心情随记 No Comments

OSC

 

示波器软件

USB Analyzer

 

USB协议分析软件

LOGIC000 LOGIC001

 

四线逻辑分析仪软件

除此以外还有很多软件,包括逻辑笔,电压表,频谱分析,等等,相信未来还会推出更多的软件!

 

测试了一下,确实比当年的UT-81D强不少,都标明是8MHz的示波器,但203相比通道明显增多,AB通道为模拟通道,CD为数字通道,实测AB通道的线性度也很不错,网上人为此开发出了四通道逻辑分析仪等等有趣的固件(包括但不限于俄罗斯方块,====)。

普通单片机小制作应该是足以应付了,小巧便携,还是很不错的。

«< 2 3 4 5 6 >»
Dominic's Blog
记录成长足迹,拥抱多彩生活
  • Categories
  • Thanks
RSS
© Dominic's Blog 2022